人民網?1月26日電(樊歡迪) 2018年12月,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率先落地,以“全年展映、全島放映、全民觀影、全產業鏈”的“四全”模式,為海南電影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。1月26日,海南政協委員劉文軍在海南省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,基于海南本身環境,提出打造“海南電影島”的5條建議 。
劉文軍表示,電影是大眾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,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方式,電影在凝聚人、引導人、激勵人、塑造人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提出“海南電影島”概念,優先發展影視產業,擴大電影消費,提升電影服務,符合黨的“十九大”精神,與海南建設自貿區(港) “三區一中心”的戰略定位相一 致,與海南的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相契合,能夠帶動旅游、會展、數碼、娛樂、時尚等周邊產業發展,有利于服務貿易的提升。
為打造“海南電影島”,劉文軍提出,需要正視“四大差距”:一是海南有優越的自然條件,但沒有形成“洼地效應”。國內對標浙江橫店、象山、杭州,江蘇無錫,國外對標新西蘭,政策優勢沒有體現出來。二是海南影視產業鏈條缺環較多。外地影視拍攝團隊到海南拍片,從選景、置景到服裝、化妝、道具,再到器材租賃、群演招募等各個環節都有缺環,導致拍片成本畸高;后期制作力量嚴重不足,劇本創作、電影創投、發行等環節更是空白。三是海南本土電影人才缺乏 。主創人員可以外請,但基礎性、服務性人才應該在當地解決,如劇組大量工作人員、 群眾演員等,這些人才在海南都很缺乏。四是海南影院布局不均衡、不充分。近五年來,海南影院投資快速增長,但主要集中在?、三亞、儋州、瓊海等中心城市,還有很多市縣沒有現代化數字影院或不能滿足當地觀眾的需求。
針對以上差距,劉文軍提出了5條建議:
一、用“全省一盤棋”思維,由省級政府出臺覆蓋全省、優于國內其他省市的影視產業扶持政策,從土地、財政、稅收、金融、商事制度、人才引進等多方面給予具體支持, 鼓勵在全省范圍內規劃建設多層次、多功能的影視產業基地,吸引國內外電影人、電影投資方到海南落戶、拍片。
二、擴大進口影片引進權(僅限島內放映),適度放寬先鋒電影和獨立電影的審查尺度,讓海南島成為“電影特區”,讓更多探索性影片、藝術電影、國外分級影片在海南與中國觀眾見面,體現海南的開放特色。
三、多渠道、多層次培育電影人才。政府支持、市場主導、中外合作,創辦電影學院和影視職業技術學院,高端影視人才教育與影視技工的藍翔并存,系統培養影視專業各類人才。
四、研究制定數字影院普及專項規劃,落實好“農村電影放映工程”,爭取用三到五年的時間,做到市縣數字影院全覆蓋、鄉鎮數字影院重點覆蓋,廣大農村流動放映10公里覆蓋,在中心城市建設藝術影院,滿足不同層次觀眾需要, 建立領先全國的電影服務體系。
五、利用電影節和“電影特區”的優勢,發展會展經濟和電影旅游,讓海南成為影視版權交易和器材設備交易的重鎮;結合房車游、自駕游,電影樂園及外景地探奇游等,培育電影旅游消費新業態。
Copyright ©2017-2022 Hainan Zose Group 瓊ICP備13000627號